心无疆界 大成若缺—刘志钧的创作与其作品

作者:
分类: 观点/经验
2016-03-28
2515

一个搞陶瓷艺术的人,到了中年之际会是什么样子?年逾不惑,渐近天命,一脸轻易就能读懂的风霜,双鬓的须发底色隐约斑白,眉宇间的“人生哲理”偶尔凝重、更多的是淡然,倾尽心思的头顶上发际线“退避三舍”故常戴棒球帽,一身简单干脆的运动服,平淡无奇,仿若隐于市井之间的高手;举手投足间毫无锋芒,语调诙谐,双目光华透亮,颇为磊落。虽与初识之时的“朱颜美髯,雄姿英发”大是迥异,但这就是刘志钧,这个把自己的根扎在钧瓷艺术的中年人,已愈发显示出朴实厚重的品味。

一个搞陶瓷艺术的人,到了中年之际会是什么样子?年逾不惑,渐近天命,一脸轻易就能读懂的风霜,双鬓的须发底色隐约斑白,眉宇间的“人生哲理”偶尔凝重、更多的是淡然,倾尽心思的头顶上发际线“退避三舍”故常戴棒球帽,一身简单干脆的运动服,平淡无奇,仿若隐于市井之间的高手;举手投足间毫无锋芒,语调诙谐,双目光华透亮,颇为磊落。虽与初识之时的“朱颜美髯,雄姿英发”大是迥异,但这就是刘志钧,这个把自己的根扎在钧瓷艺术的中年人,已愈发显示出朴实厚重的品味。

QQ截图20160328095744.png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近影

  中年瓷人志不休

  与他见面时,他直言不讳地说:“今年家里事情比较多。”

  过农历年的时候,刘志钧年逾耄耋的老母亲,因腰椎骨折,住了一阵子医院,又在家休养了一段时间。期间刘志钧在家每天为老母亲熬药,在刘志钧的悉心照顾下老母亲脱离病床,可以勉强在家活动了。屋漏偏逢连夜雨,紧接着他夫人不慎遭遇意外,导致脚踝骨折。刘志钧在瓷区工作时,家里就靠她一个人操持,照顾老母亲和一双儿女,免去了刘志钧的后顾之忧。此时此刻,他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他每天都是早上起来先去做饭、送孩子上学,再做好母亲的午饭,然后背着妻子上下六层楼,到医院治疗、晚上辅导儿女功课……

QQ截图20160328095909.png

陪同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耿宝昌老先生考察登封古窑址

  家里的全部重担一下子都放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他默默承受了这人到中年的滋味。

  尽管如此他仍心系尚未成型的“志钧盏”,每当夜深人静,他难以入眠。趁身边的妻子已入睡,他便起身去看一眼老母亲和儿女。之后,或打开电脑搜查资料,或独坐一室思考如何解决工艺上的问题,常常一坐就是夜深凌晨,有时候妻子因疼痛会半夜返醒,他还要烧水喂药。而他每天只能休息四五个小时。正是这段时间,“志钧盏”所有的工艺上的难题被他一一破解。

  值得欣慰的是,三个月后,妻子痊愈。老母亲的身体也逐渐硬朗,行动也利索不少。但刘志钧仍是不太放心老人。在吃饭时老人先开口说:“小志,你该做你的事儿,别光操心家里头。”老人家略作停顿,语重心长“不然我的心里也过不去,你早去早回。”他闻及母亲此言,内心对母亲十分感激,却无法言说。

  不久,他的儿子在国际少儿绘画中拿了金奖,还获得了三好学生的奖励,他心底那根绷紧的弦这时候才稍稍的松了。这下他才敢放心的回古镇神垕。

  法古焕新非凡流

  一星期后,就把“志钧盏”的第一批定稿样品赶制出来。他说:“若不是有那一番的思索,想必志钧盏呈现的样子不会是这样,要对得起家人给我的支持和付出,虽然志钧盏首次小批量试制比较匆忙,好在工艺问题已经解决,所以就加快了进度。”

  据了解“志钧盏”打样的过程历时半年有余,在瓷区多数时间,刘志钧闭门谢客,闷头工作,将身影投入在工坊与窑室间。为了解决工艺上的问题,他会连着拜访几个窑口的师傅;在神垕镇附近的山区连走十几里山路,求访合适的原材料,多番调试终于出了朋友们认可的样品,但是刘志钧还是觉得不够好,就敲碎了从头再来。而这个过程当中,最令刘志钧费思量的就是制作工艺。既要保持传统手工工艺,又要严控品质、有所创新。

QQ截图20160328100007.png

手工创作

  尊重传统绝不意味着取其陋,一般人认为手作的结果是不同器物带有明显差异。其实在传统技艺中,手拉坯而成的碗盘碟盏的尺寸分量几无相差,且效率极高,高手每天是以千件为基数。刘志钧每天早上8点到工作室,除了中午休息一个小时,有时候要工作到晚上七点才去吃饭,吃过饭还要加紧时间修坯。手艺行里都知道,手工拉坯做瓷器,三分拉制七分修。而刘志钧则是将其中的重点放在了拉坯上。对于此他则说:“这种做法是在恢复传统技艺,据我所知,神垕的老师傅们拉坯制碗之后,形制规整,只用修出碗的底足即可。这种高超的技艺现在已经逐渐流失了,我有义务将他保存下来。”

  而在柴窑烧成工艺上,刘志钧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柴烧工艺有几个特点,由于燃料特性,首先是升温慢,高温时升温极难,相比之下烧成温度低一些。烧至最高温度时,窑炉内只有局部能够达到1280℃,通常在1240摄氏度—1260℃之间。这就使得瓷胎的密度和强度有所折扣。于是,刘志钧想老师——杨文宪老先生是陶瓷烧制工艺的顶级专家。起初他向老师提出烧柴窑,杨老先生是反对的,理由是不够节能,热能难以充分利用。但是刘志钧把他对柴窑的看法说完,杨老先生便说:“你的思路是对的,对柴烧工艺有改进,你可以试试。”几番讨教之后,杨老先生对刘志钧的指导无疑具有“奥援”的意义,也促使“志钧盏”的工艺更加完善。

QQ截图20160328100051.png

志钧盏之坤盏,窑变冰熊。

  暗香生自三尺冰

  于是,刘志钧便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的意见结合在一起,应用在了这小小的“志钧盏”上。在业内交流时,受到了一定范围的认可。2015年10月在甘肃平川区举行的西部陶瓷峰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秘书长黄芯红看过了“志钧盏”说:“禹州的钧窑一定要把实用化的道路坚持下去,设计符合消费需求,创新地运用古典元素,保留精湛的传统技艺,做出精品。这几点刘大师做了,而且做的出彩!”

  “志钧盏”的精品率平均不足百分之十。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把精品之下的“志钧盏”都列为不合格。有人劝他说:“刘大师,只要是钧瓷都不会很完美,大成若缺,你是做钧瓷的这个道理还想不通么。”笔者也甚为不解:“为甚么不以现行的钧瓷生产标准的合格线为标准呢?不合格的怎么处理呢?”刘志钧坦然答道“这是以我自己名字命名的盏,和我的声誉息息相关,我总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钧瓷文化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王运玺在调研考察钧瓷文化产品的时候,评价“志钧盏”时说:“盏虽小,却能见真功夫,志钧的设计工艺做的还是挺不错的,眼下钧瓷产业的转型需要这样的设计。有些盏虽然有瑕疵被列为不合格,严格一点是好的,但从表现钧瓷的艺术特点的角度,一部分被刘大师淘汰的东西,未必不是好的作品。”

QQ截图20160328100131.png

镂空系列作品之《O2》

  而不合格的东西都是打碎了处理,一部分磨成粉粒,作为加入制作大件器物用泥的的熟料,也就是瓷泥的脊性材料。一部分可以作为地面和墙面的装饰材料,不浪费也环保。

  回忆参观禹州钧官窑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提及当年北宋徽宗,要求钧瓷每年年贡三十六件。这个过程,多少成玉之钧又入土掩埋,这份对品质的苛求是常人所不能承担的。而眼下的刘志钧大师对他“志钧盏”的拳拳之心,岂不更加可贵。

  他是立身于传统瓷区的钧瓷人,也是上世纪80年代末湖美培养的第一批专业设计师。虽然他行事低调,专著沉稳。但他的创作仍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他的作品给传统的艺术陶瓷带来新的风尚。他的创作有“趋于古典,殊于传统”的思考,对当代钧瓷艺术的创新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同时他也是一个孝顺老人的儿子,与妻子相濡以沫的丈夫,对儿女关怀备至的父亲,他就是“志钧盏”的设计者——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刘志钧。



0
0
分享到:

0

喜欢他,就推荐他上首页吧^_^

推荐阅读

×

赛事服务联系方式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好的,我知道了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 QQ:33143335 QQ:1904200230
  • 电话:18569912460
  • 投稿:cndesign@163.com
  • 地址:郑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9号楼2层

版权信息

  移动 Android 版 豫 ICP 备16038122号-2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