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日,上午11点,中华世纪坛数字艺术馆一号放映厅里座无虚席,这里正在播放纪录片《创意未来》之《大设计加》。总经理陈彩云和往常一样,挂着工作证在放映厅巡视,关注着观众的反应。片子播了不到十分钟,有位大学生探过头来问:“请问这是你们自己拍摄的纪录片吗?很有中央2套《华尔街》的感觉,拍得好洋气。”
对陈彩云来说,这在某种程度上无异于一种褒奖。历时一年制作的创意产业纪录片《创意未来》,选取了社交网络、游戏、动漫、设计、绿色科技五大创意领域,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荷兰等地跟踪拍摄了最前卫的设计师、教育家、创意者。
初衷 找寻我们的方向
陈彩云有着做独立纪录片制片人的经历,在《创意未来》系列之前,她曾和上海文广合作拍摄了多部纪录片,《创意未来》是最新合作,在数字艺术馆筹备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并将在大年初一至初六在上海星尚频道播出。
对于社交网络、游戏、动漫、设计、绿色科技这五大拍摄方向,陈彩云表示,“我认为在创意产业九大类别中,这五类非常新颖,也是国家目前比较关注、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创意未来》集中探讨了这五个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创意中国》是最后的篇章,“先让观众综观全球各行业的发展状况,再来审视我们自己的未来。片中也关注到中国创意产业的教育问题,如果教育体系培养不出人才,那么将来产业里也就不会有领军人物。”
从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整个团队用了4个月准备,期间进行了大量调研和思考,“5年前,我们对社交媒体还很陌生,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开心网、微博,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在美国之前拥有Facebook、Twitter这样革新性的社交网站呢?再比如游戏,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忽视游戏产业的潜力,我们的网络游戏并不差。我们和多位著名动画导演探讨美国动画的未来发展方向,也采访了日本创意产业司的官员,我们是否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差距,在美日两大动漫阵营之外,找寻自己的发展方向?”
挑战 每集都要有看头
在陈彩云看来,想要拍摄一部好的纪录片,策划团队和导演团队是关键,这次《创意未来》的核心班底都来自数字艺术馆的工作人员。“我想团队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海外背景,要在国外工作或生活过,这样做出来的片子才能有国际化视野。我们的摄像师、录音师都是国外当地的优秀华裔人员。”
陈彩云说,15位核心主创人员都非常年轻,最小的28岁,最大的也只有35岁。
即便有拍摄多部纪录片的经验,陈彩云也无法回避跨国拍摄的巨大难度,“即使有了创意,能不能采访到合适的对象?导演面对的挑战是怎样让每集的48分钟都让中国观众爱看。”
感受 创意宝地在北京
从顶级社交媒体的创意者到国外著名设计师,片中的采访对象多是各领域精英,他们眼中的“中国创意”什么样?“国外的专家学者普遍看好中国创意领域的发展,他们给出20年期限,认为当80后、90后成为中坚力量且拥有话语权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必将进入全新的蓬勃发展时代。大家都相信,中国能顺利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改变。”陈彩云表示。
片中不断在各城市间切换,无形中形成一种横向比较。陈彩云拿教育举例,“我们采访了纽约大学、麻省理工等全球知名学府的专家教授,也看到他们在教学中如何与学生互动。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值得反思之处,我们其实并不缺乏天才,而是缺乏培养天才的土壤。”
了解了国外创意产业的现状,陈彩云对北京的创意产业状态有了新认识。“中国最好的创意产业机构和企业一定会在北京,因为北京拥有这样的文化氛围,有顶级学府、最好的科技公司,当然会有产生创意的可能。”在陈彩云看来,北京的创意产业在下一阶段要上升到全新高度,“目前北京已成为中国创意产业的核心,未来能不能成为亚洲的核心?世界的核心?既然要打造世界城市,就要打开眼界,寻求突破,打造一个和世界交流的平台。”
期待 创意之心搞创作
“因为经费有限,我们的外联工作都通过邮件完成,但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采访对象会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比如表现力不够、表述不够有高度等,另外就是有的大腕儿突然无法接受采访,曾让团队一度抓狂。”
陈彩云经常鼓励团队要有一颗“创意之心”,“其实就是鼓励他们要有一颗勇敢的心,努力迎接挑战。我想《创意未来》肯定会有第二季甚至第三季,我们也会保持这份‘创意之心’投入新的创作。”
0
喜欢他,就推荐他上首页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设计网(CNDESIGN)会员所发布展示的 “原创作品/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商业用途均需联系作者。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设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