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之林的油画

作者:
分类: 观点/经验
2010-06-06
2576

靳之林的油画艺术道路,是与中国油画的发展进程同步的,并具有其浓厚的个人特色。他始终重视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生活的真实,追求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情感的表现和抒发。

  靳之林的油画,集中体现了他在艺术上的探索与发展历程,也反映了他在油画艺术上达到的境界与水平。上世纪50年代由于受苏联油画和欧洲印象派艺术的影响,小油画风景写生从作为训练色彩的一种手段而逐渐转变为独具特质的艺术品类,基于对中国文化及中国笔墨的研究、吸收和运用,吴作人、董希文、罗工柳等都曾做过不同方式的研究和探索,在借鉴欧洲油画外光色彩写生的基础上,各自融入了自身的中国文化修养。吴作人的画作淡雅抒情;董希文的作品有着中国壁画装饰风意味;罗工柳则画出强调意境和笔墨色调的浓郁山水,他们都有着中国文化的共同特点。靳之林的油画写生使这一特点更为完美地得到了体现并把它推到了一个相当独立的艺术高度。

  靳之林的油画风景写生,有着其自身的发展轨迹。上世纪50年代,从带有浓郁山村生活气息的大幅油画风景写生《太行山村的早晨》开始,以及后来一系列的风景写生,一直到大幅历史油画创作《南泥湾》、肖像油画创作《女书记》……他一直走着一条反映农村生活的艺术创作之路。他的作品从研究色彩关系到生活感受的抒发,表现了纯朴真实的生活气息。《南泥湾》表现了抗战时期南泥湾大生产气氛下的自然环境和人的精神,从构图、人物情节组合到色调的处理都围绕着这一目标。这一时期的风景写生也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他逐渐把风景写生从研究色彩关系升华为他对于生活感受的抒发,一种情感的抒发。60年代,他的作品开始体现他个人的中国文化积淀,在写生的用笔中表现出了中国传统写意画的笔法,使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的抒发更加自由,用笔上可以见到中国写意山水奔放的笔墨意境。如陕北黄土高原和长白山林海、松辽平原的写生。70、80年代,他在落户黄土高原时所作的写生中,用笔的写意性达到了一种高度的自由和抽象性,这一时期形成了他的风景写生中独特而重要的艺术特点。如同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笔法造就了艺术形式的美感,它已经超越了物象和场景本身,具有了其独特的抽象美感价值和中国写意笔墨的精神。将写生再现对象的形式升华为表现对象,表达浓郁的生活气氛、最终达到人的情感的高度抒发的境界。《宣君大雪山》、《凤凰山麓》、《延河解冻》、《延安最后一场雪》等给人印象尤为深刻,这些作品相当写意,形很不具体,大感觉却具体,笔法灵活生动,已经超脱和超越了该情该境的真实感,达到了本身的一种抽象美。在用笔上不是欧洲方笔“摆”的理性的笔法,而是自由抒发的中国传统笔墨,生动而不轻浮,奔放而不粗泛,感觉内在细腻,造型丰富深厚,具有鲜明的个性。

0
3
分享到:

0

喜欢他,就推荐他上首页吧^_^

推荐阅读

×

赛事服务联系方式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好的,我知道了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 QQ:33143335 QQ:1904200230
  • 电话:18569912460
  • 投稿:cndesign@163.com
  • 地址:郑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9号楼2层

版权信息

  移动 Android 版 豫 ICP 备16038122号-2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