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芬丽莎”:世博会上的惊艳

作者:
分类: 观点/经验
2010-06-05
4190
  大芬村的国际机会

  “这是深圳?”美国游客彼得·威尔斯(Peter Wills)带着他的太太参观深圳馆时一声不吭。“我们连说话、讨论的时间都没有。只感觉油画、声音、影像,不停冲击着我们的眼睛。”由于彼得·威尔斯是从离“大芬丽莎”比较远的那扇门直接进入深圳馆,当他走出深圳馆才看到“大芬丽莎”时,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馆里的展品都好像在为蒙娜丽莎做铺垫,就像开胃酒和甜菜。而现在,这道主菜让我终生难忘。”彼得·威尔斯曾以电子器材商身份去过深圳。“很久以前,去采购一些电子产品。我并不知道深圳有大芬村。在今天之前,我一直以为那里是艺术的‘荒漠’。”

  不过,就在彼得·威尔斯近距离观察“大芬丽莎”之前,他仍然循着之前的思路,误以为“大芬丽莎”是一次集体抄袭,“我曾经在中国看到很多仿冒的东西,包括手机、手表、名牌服装,如果不是太太提醒我走近观看,我以为那些画家又在制造仿冒品。”但是,当彼得·威尔斯明白了“大芬丽莎”奥秘,这位自负的美国商人不由流露出欣赏的神情。“我对中国的了解不够,在这里什么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有时间,我要和太太多去南方旅行。现在特别想去大芬村买油画。”

  另一位曾经在大芬村采购过油画作品的法国艺术商人让·皮埃尔·安格勒,在参观时也很兴奋:“我去大芬村,只知道他们的油画质量不错。但没有想到这些画师也有创造力。”他认为,大芬村已经成了深圳的另一张新名片。“左岸是巴黎的名片,大芬村为什么不可以成为深圳的名片?深圳挑选了大芬村作为展示案例,不仅给了深圳一个机会,也给了我们重新了解深圳的机会。”

  “我们为什么不给这些艺术家一个更好的机会呢?”以蒙娜丽莎为傲的意大利人非但没有介意大芬画家借用他们的镇国之宝,反而以一种欣赏的态度观赏大芬画家对蒙娜丽莎的再度创作。“中国的蒙娜丽莎竟然冲着意大利的博洛尼亚馆微笑,这是一个历史的巧合,也是一个很巧妙的安排。”意大利参展代表、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I.C.E.)主席由布托·瓦塔尼(Umberto Vattani)去博洛尼亚馆参观时,一眼就望见了遥相对应的“大芬丽莎”。“我很高兴看到,不是简单的抄袭,而是一种创新。尤其是我们得知507名画师,在几个月内完成了巨大的作品,更是惊讶。也许只有在中国,才能完成这个奇迹。”由布托·瓦塔尼认为,深圳馆以蒙娜丽莎为模本创作的“大芬丽莎”是一种新型艺术作品。而由大芬村孕育成熟的油画工业,一方面让欧洲的经典艺术以另一种形式获得了重生,另一方面,大芬村的画师们并不是在机械地复制作品,他们在临摹过程中不断创造新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形态。

  就在观看了深圳案例馆,由布托·瓦塔尼特别邀请来自深圳的这些艺术家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一个新的机会又出现在大芬村的面前。

0
4
分享到:

0

喜欢他,就推荐他上首页吧^_^

推荐阅读

×

赛事服务联系方式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好的,我知道了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 QQ:33143335 QQ:1904200230
  • 电话:18569912460
  • 投稿:cndesign@163.com
  • 地址:郑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9号楼2层

版权信息

  移动 Android 版 豫 ICP 备16038122号-2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