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中国馆揭秘 “改革开放三十年,这么一个中国元素强烈的建筑并不多见,许多老外,对中国馆赞叹不已,并产生了对中国历史的崇敬之感”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和我说,‘中国馆一点都不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这让他颇感欣慰。
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不乏惊世建筑之作。1889年巴黎世博会给世间留下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成为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里程碑。
1905年,流亡欧洲的中国思想家康有为来到巴黎,三次登临铁塔,凭栏四顾,留下诗作:“浩浩凌天风,高标卓碧落。邈邈虚空中,华严现楼阁……俯视下界人,城市何莫莫……问此何都市,巴黎称霸国。”
1889年,是普法战争后的第十九年,法国,这个在普法战争中战败的国家,需要一次世界博览会鼓舞民众、重振国威,不仅要在工业化的潮流中追赶领先的英国,还要与德国、比利时等国家竞争。耸入云霄的埃菲尔铁塔,承载着法兰西民族重新屹立于欧洲大陆的信念。
中国馆被誉为“东方之冠“、“中国器”、“天下粮仓”,它承载着怎样的信念?何镜堂说:“看到同样的事物每个人的观点会各自不同。作为中国馆设计者,我认同它宣示了中国精神。一百年中国被人欺负的日子结束了,庄严、繁丽的斗拱造型,给人以中国上升与自豪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