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工作的原点是观察。观察世界,观察人类,观察文化。
这也是设计师杨奇瑞对于上海世博会最深切的感受,他觉得世博会更是一场谦虚的文化观察和学习,且变得更加多向度。
在这里,我们欣赏文化的多样。英国馆的新锐,沙特馆的宏大,越南馆的小巧,各具创意;意大利斯卡拉爱乐乐团的交响乐,美丽萨摩亚少女的“湿婆舞”,所罗门群岛的排箫演奏,多姿多彩;梵高的《阿尔的舞厅》,墨西哥的“羽蛇神艾卡特”石碑,捷克的“幸运”青铜浮雕,精彩纷呈。
在这里,我们倾听城市的智慧。关于城市的一些质疑、思考和构想,得到了释放和解答。在一个个生动案例中,城市的河流可以被填埋,也可以重新再开掘,城市的房屋可以摆脱对传统电能的依赖,就连城市的垃圾也可以做到不落地。
在这里,我们收获平等的互融。进入意大利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一个大大的“福”字;芬兰馆形如“冰壶”,中文名字来自于中国唐朝诗人王昌龄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波兰馆的镂空外墙,融入了中国的剪纸元素……文化的融合在不经意间就触动了人心。
而有了正确的观察,才能获得反思的能力。杨奇瑞告诉我们,“反思”与“创想”是直接关联的,这是改变视点的源头,我们平时都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活动,无论再怎样努力地奔跑,我们的脚也不可能离开地面。只有在观察和反思之间,在思考对比的过程中,灵感往往就诞生了。
世博之后,我们在中国美院工业设计系的课程表上已经看到了多向度学习的新鲜实践,看到了许多从没有听说过的课程。比如服务设计、体验设计、交互设计……每一门课程都显出与以往教学的不同。
“我们的教学一直停留在造物本身,但是世博告诉我们,设计的本质是如何说故事。”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王昀对我们说,“设计要学会跨界,不要再单纯地闭门造车,这是后世博时代的意义。”因此,我们要感谢世博,它让我们的设计教学方式开关终于拨到了ON上。现在设计系的学生已经逐渐明白,一件优秀的设计作品,并不是靠一个人、一种手法、一种思想就能完成的。就像一幢楼的诞生,并不是建筑队伍按照图纸施工就可以完成,这其中包括了水、电、排污等生活系统的规划和处理,让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享受到生活,这才是设计真正的意义所在。
0
喜欢他,就推荐他上首页吧^_^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CND设计网(CNDESIGN)会员所发布展示的 “原创作品/文章”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商业用途均需联系作者。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Copyright ©2006-2019 CND设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