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中小企突围新机遇
■特邀嘉宾
李德志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战略设计研究室及汽车设计研究室总监
张建民顺德工业设计园总设计规划师、中世纵横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持人
谢思佳南方日报记者
全球金融危机将中国的制造业逼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关口。
珠三角作为我国制造业重镇,面临的考验尤为明显。当廉价的代工空间被危机进一步挤压,转型升级还是退出市场?对于这个问题,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李德志与顺德工业设计园总设计规划师张建民给出的答案是一致的,工业设计!继技术改造之后,工业设计将成为中小企业突围的又一个新机会。与此同时,工业设计这个生产性服务业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记者最近走访也发现,工业设计师正在成为时下一些制造工厂的新宠。工业设计也从幕后站上了台前。昨天正式下发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研究部署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中小企业在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发展。事实上,全国首批“工业设计师”就是在广东诞生,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都大力推动工业设计。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去年曾要求,通过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提升广东制造业水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制造业从生产环节向两端延伸,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
工业设计是突围重要凭借
求解突围
主持人:在金融危机冲击下,珠三角制造业首当其冲,发展陷入瓶颈。对于支撑着珠三角制造业发展的广大中小企业而言,如何转型升级成功突围?我想首先请问一下张总,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建民:企业要升级要转型,靠什么?其实技术只是一方面。或者说,当产品与产品之间的技术已经趋于同质化时,那么真正的差别可能就在于设计。到现在这个关口,工业设计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工业设计是珠三角企业突围的凭借?
张建民:对。工业设计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够拉动整个制造业。中国是庞大的制造大国,制造业就需要工业设计来拉动。
主持人:李教授,您认为呢?
李德志:工业设计的确是珠三角企业突围的重要凭借,但是认为技术趋于同质化,需要通过设计区分的观点我并不认同。产品的技术及设计都应该是为用家服务的。企业只有通过设计真正了解用家的需求,再进行技术创新或适当地应用已有技术,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将设计贯穿到整个产业链
力促创新
主持人:您刚刚提到市场,有人认为,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危机使欧美人购买力下降,曾经作为大路货的“中国制造”才有可能因其物美价廉成为市场首选,自主设计的中国产品也才可能真正在国外打响品牌。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观点?
李德志:不同的消费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贵的产品有人买,便宜的也有人买,这取决于不同的市场定位。中国制造的产品具有物美价廉的优势,但我们不应总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低价市场。真正地发挥自身所长,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利用我们的文化,创造附加值,我们也能赚取应有的利润。
主持人:对于擅长代工的珠三角中小企业来说,这就涉及到企业创新的问题,那您怎么去理解工业设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或者说您认为工业设计在推动企业创新上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李德志:工业设计是企业创新的工具及手段。当然不同企业不一样。但大部分企业都要竞争,要转型升级,就要创新。创新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工业设计这个工具。比方说做手机,设计的创新当然首先在外形。但如果你把整个流程,从研究手机、生产手机到推销手机,把它放到一条产业链上去看,这条产业链上的每个部分,都有创新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工业设计不仅是一般理解的外形上的创新,成功的企业都是在整个产业链创新上做得比较好的,而不仅是产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