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zz的初体验

作者:
分类: 观点/经验
2010-04-06
4345

战略】

在我看来Google最大的优势就是每一个产品都做得很到位,产品间的联系也有机而紧密的联系。

放眼现有产品:search,calendar,docments,reader, map,YouTube,Picasa,Android……无论是自己研发还是通过收购的,google都能把他们做得很有特色,成为别人的模仿对象。

近期发布的buzz又能发展成什么样的产品,很难预测。但是根据以往的经验,google的强项是在产品功能上,而非社区化上。

实际上google以往的产品都是相对独立,虽然说g粉们用各种g家产品都能和朋友产生良好的互动,但是影响的范围有限。远不能做到像facebook和 twitter这种一呼百应的人群效应。

如图:

图表 1 google原有信息模式

图表 2 twitter信息模式

这大概就是google急急推出buzz的原因吧。希望强化各产品间用户的联系,从而加强用户黏度,增加用户量。Buzz目前看来更像一个 社交平台,汇集某用户的各方面信息,然后集中发布,如图所示:

图表 3 buzz信息模式

而在使用形式上,它更像facebook,开心网这类社区网站:围绕一个信息展开交流,通常是回复和少量的转发。交流的人群是相对封闭的,可能是邮 箱常用联系人,也可能是某个产品的朋友等等。交流范围通常在一个固定圈子里。而twitter的形式更像是传销,一条信息可以不断的经过陌生人手发展下 线。

【内容与信息】

在互联网,人与人的交流都是通过“物”来发生的,这个“物”可能是某个照片,可能是某个文章或视频。这些正是google所充裕的。订阅,视频,照片等产 品都是它手头现有的资源。例如:我第一次点开buzz,就发现默认被reader的好友关注了。因为原本就因reader上的共同爱好建立了关注联系,所 以,即便来到buzz发现依然有关系,也不会反感的解除。(Google聪明之处在于没有默认将邮箱中的全部联系人设置为关注。)

如果将需要用账号登录的产品按隐私分类,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如下图。

图表 4 产品开放程度分类

  • 1
  • 2
  • 3
  • 4
  • 跳转到:
  • 请输入数字
    请输入有效页码
  • GO
0
6
分享到:

0

喜欢他,就推荐他上首页吧^_^

推荐阅读

×

赛事服务联系方式

0371-86068866

4008887269

cndesign@163.com

好的,我知道了

官方微信

联系我们

  • QQ:33143335 QQ:1904200230
  • 电话:18569912460
  • 投稿:cndesign@163.com
  • 地址:郑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区9号楼2层

版权信息

  移动 Android 版 豫 ICP 备16038122号-2 豫公网安备 41019702002261号